这是几年前在雨浓驿站上,甘亦农老师与“白云”老师同题对“我害怕,所以我学习”的回应,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充满着感激,谢谢甘老师对我的帮助!——托罗普斯
体育教师,我们为什么而学习
甘亦农
《中国体育报》2006年9月5日刊登了江苏省南通中学潘雪峰老师写的一篇题为“我害怕,所以我学习”的文章。文中潘老师提到了我在1999年与他谈及的一个关于体育教师为什么而学习的话题,提到我有一个论断:“体育教师是一个消耗型的职业,而其他教师是积累型的。”这篇文章近来在学校体育界广为流传,很多人也觉得体育教师是一个消耗型的职业。对此不敢苟同。这一论断恰恰也不是我的原命题。为此,我不得不作回应。也促使我重新思考引发这一论断的历史原因。
1982年刚走进大学体育系的大门,就听人说“体育系的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体育是蹦蹦跳跳”。可那时,少年不知愁滋味,无法揣透这句话的内涵。毕业了,回母校工作,担任教研组长,当高三班主任,繁重的业余训练,繁多的体育课、课外活动、早操、课间操,让自己在快乐中很快渡过了三年的时光,也没能静下心来思考体育人所面临的尴尬境地。
1989年因为家庭的原因,客居到锡山高中工作。远离了一帮与自己会心交往的朋友和同学,独自看书的时候多了,苦想的时候多了,才有心发现体育教师“原来是体力劳动者”。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就像是子虚乌有的事,常常被以体力论能力,以体力论功效。有一个同事,人近暮年运动迟缓,外人开始轻视他,他本人也唉叹声不断。九十年代末,学校里有许多教师跳槽,到上海、广州或城里谋求发展。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什么教师都有,就是没有体育教师。无赖之中自然就有了对“体育教师的价值”的思考。
1999年参加江苏省培训活动,在学习交流中结识了潘雪峰老师,和他谈起体育教师的现状,我们一起讨论为什么:一个年轻体育老师和一个年轻数学老师同进一所学校参加工作,年薪3万元;工作十年数学老师5万元,体育老师可能只有4-4.5万元;到了40岁,数学老师经过几轮的教学,进入黄金期,那就是金牌教师,要跳槽的话,那就是香饽饽,10万元都有人抢,而体育老师在这个时间段想跳槽都没有人要了。我觉得,在现实总人们总认为体育老师的教学过程是消耗身体,其他老师是积累经验。
与潘老师那次谈话的以后几年,工作很忙,事情很多,自己讲过的那些话早就忘了。直到去年在《中国体育报》上看到这篇文章,才重新完整地思考起这一论断的起因和内涵。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哀叹,是想表达“体育教师需要更多的学习”的想法。是想说明体育教师“靠体力吃英雄饭,不注重继续学习,到头来就会成为耗散性的教师,就会逐步下降自身的价值。”
潘老师是江苏学校体育界的青年才俊。他本人十分好学,在南通中学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又去南京读研究生,拜读在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周兵教授的门下,一直令我羡慕。他还要误用我的那个论断,说“我害怕,所以我学习”,确实令我汉颜。
为了回应潘老师的文章,我在自己的博客《雨浓驿站》里写了一篇题为“体育教师,我们拿什么面对自己?”的文章,让大家来谈对待潘老师文章的看法。
很快,有很多教师作了回复。“尘风”说:“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一方沃土。其实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我们努力耕耘,花比别人多几倍的功夫同样可以长出成功之花。有志者,事竟成。”
“白云”说“……一些同志总觉得体育教师吃的英雄饭,靠体力,不注重经验积累和继续学习,到头来,过了四十岁,体力下降了,经验又没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自身的价值就只好下降了。”
“1-2-1-,永不立定!”说:“参加新北区的一个体育教师会议,很有感触,一位领导说,一个教师在学校里有两条路可以走,行政是一条路,专业是一条路。”
……
看了老师们的回复,发现大家对到底为什么而学习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有人觉得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有人希望通过学习能做领导,有人希望通过学习能成为专家……
想想自己的人生,看看周围的人和事,我想很有必要在此和大家谈谈体育教师为什么而学习的问题。
学习,为了积累人气和才气,做官?确实令人羡慕。但是,毕竟能做领导的是少数的少数,再说,要做到这点,在我国的现实社会中单靠个人的努力学习也不一定行。学习,为了积累人文修养和专业修养,做专家?也确实令人羡慕。可是,纵观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做专家?就说笔者所在的城市江苏常州,或者潘老师所在的城市江苏南通,数千名体育教师有10人吗?没有!
学习到底为了什么?是害怕下岗,还是不断发展?我想说,学习是一种过程,一种准备。是一个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是省得在人到暮年时,只能回想起在牌桌上、餐桌上、舞厅里、啤酒瓶里渡过的时光,不知道拿什么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子女。是一个不断证明自己的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充实自己的内涵,做好本职工作,赢得家长、学生、社会以及同事的认同、理解和尊重;学习,对于作为教师的体育教师,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它不需要任何理由。而不学习,恰恰需要用一千个甚至更多的谎言来掩盖。真如“原理”在我的博客《雨浓驿站》里回复中所言:“……我们体育老师就要不断学习,让经验成为一种资本,而不是这样碌碌无为……”
学习,是自身价值的积累过程。体育教师不能靠体力吃英雄饭,要注重经验积累和继续学习,不然四十岁以后,体力下降了,经验又没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自身的价值就会贬低,就会成为消耗型教师。这是我的原话,也是我对潘老师的唯一回应。
体育老师,我们拿什么面对自己? 当初在雨浓驿站的帖子,链接过来了。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