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6年2月5日下午1:30工作室会议上,提出了今天的读书指导意见,并预约了第一次工作室读书交流会的时间后,就开始抽时间出来找书看,3月份阶段主要以电子书、报刊、学科杂志做快读阅读;四月份给自己的任务是精读一本书,正好完成团长交给的第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于是开始行动……
由于一年多没有好好阅读,对读书的feel已经没有了,自己在书柜面前徘徊了两天,不知道自己该拿那本书看,哲学类的太枯燥,没有读的动力;小说类的太梦幻,不适合读书主题;图片类的太小儿科,拿不出台面;常言道:“读书的目的有千万种,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用,最有效的。”那么,就老老实实的选择一本专业类的书吧,正好捡捡自己丢掉的专业发展。因此,在一次看课的教研活动中,看到一个老师在看纸质书,借过来翻阅了目录后,里面的框架内容吸引了我的眼球,产生了阅读的兴趣,心想里面的看课视角跟我的有什么不同呢?带着好奇开始读书,文字内容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践,尤其是书中呈现的看课事例,很对我的“味口”。这就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素梅博士撰写的《看课的门道》。
读书之前,我先总结了自己看课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看课走神、来不及看课的每个环节、来不及记录、评课有时转不住观点、课上的亮点不能带进自己的课堂等,不同课型的课该如何有效的去看?看什么?为什么看?所以,我想带着问题去看书,在阅读中寻觅答案。
看完书之后,我窃喜,我有些看课的想法居然与于博士不谋而合。只不过,我没有像她一样,整理成文字。
而于博士却从多节体育课中,系统的整理出了一条清晰的看课思路,指引我们青年教师如何有效去看课,从朴实、清晰的文字中看出“她比大部分一线体育老师更会看课,也可能比许多所谓的教育专家更清楚看课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便有了“众里寻它”之后,“蓦然回首”的欣喜。
因此,我从书中找到了以下看课的金钥匙:
金钥匙一:课型不同,看课的关注点也不同
例如:看常态课的侧重点——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如:学生如何听讲、教师在做示范时有多少学生在听、自主学练时学生的学练情况……
看观摩课的侧重点——重点领悟教师的设计思路。如:这节课的亮点是什么?场地器材的妙用之处、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金钥匙二:看课的目的,指向看课的结果
通俗的讲,就是解决“为什么要看”的问题。因为,看课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决定了看课的方法是否合理和看课的效果是否明显。
看常态课,就是看执教者如何让自己的课异彩纷呈,从时间和效果有无保证来看课;看观摩课的目的是返璞归真,看其设计思路和教学亮点,那么,这或许只能作为一个起点或原因,回答了“为什么看”的问题,但是,尚未解决“如何看”的问题。于博士在书中指出,如果我们看课者把看观摩课的价值取向定位在“为了能够促进观摩课的回归”这个视角上,那么,“如何看”、“看什么”等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例:从常见的观摩课的质量来看,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差的”——作秀、虚假、无亮点、问题多;第二类是“一般的”——半作秀、半虚假、问题较多、有一定观摩价值、亮点不突出……;第三类是“好的”——不作秀、真实、有亮点、精彩、问题少、推广性强的……
金钥匙三:看课的切入视角是关键——方法论
这里回答的就是“为什么看课”的问题。于博士提示看课者先选择和确定看课的视角,接着从需要看的部分切入,例:看主教材、辅助教材、搭配是否合理、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学生的表现怎样、哪些方法运用的合理、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是否存在问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这节课攻克重难点的手段是什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场地器材的布局和实用效果、教师的语言是否合理化、课的强度与密度是否达到最低标准等等。因此,不同的看课视角会有不同的切入方法。看课的视角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看课的目的来确定。
金钥匙四:看课的遵循的原则不可少
有效看听体育课,遵照原则不会错; 局部整理相结合,关键环节能把握;
内容方法有协同,合理有效方可明; 手脑眼耳要并用,信息收集多又重;
看课评课兼顾说,看评效果好处多; 课前课后有接受,提高效率无折扣。
金钥匙五:精选实践方略做诠释
看课如何看出门道?会看的人不但能够把握全局,而且能够通过看细节找到真问题,进而分析原因,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从整体看课,要先看什么,后看什么,看课过程中思考什么等,都是从整体看课看出真问题和闪光点最先厘清的问题;从局部看课,体育课可以划分为哪些局部环节,哪些关键要素需要特别关注,如何从局部把握细节等,都是看出门道必须把握的实践问题。
例:从整体看课的方略看,存在的实践问题有——(1)体育教学设计的扩大化与缩小化现象;(2)体育教学设计等同于体育课教案等。于博士都用贴切的实践案例做了详细的诠释。
本书亮点推荐:
(一)书中的文字,朴实实用,看了一目了然,不会然给读者看不懂,一看就能带进实践中运用;
(二)总结的看课观点比较到位、系统,值得一线体育工作阅读;
(三)经典摘录,值得细品读
摘录:
1.毛振明专家在《序》中,提出了:看课的“眼光”和“门道”无疑是要根据看课的目的来决定,真希望中国学者们多从“学理”和“研究”、“备课”的角度去琢磨看课的“门道”。P2
2.看课而不分析课,仅仅是走了形式;分析课而不看课,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做法。P10
3.看课的时候,应把重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注意“教法≠学法”,不同的学生还有可能有不一样的学法。
4.看体育课既需要认真看清各局部环节的优与劣,更需要从整体观看各局部环节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P24
5.内容需要方法的体现,方法需要内容的支撑。P24
6.任何教学内容都需要方法的驾驭,任何方法的运用都需要内容做支撑,离开方法的内容和离开内容的方法都是缺乏生命力的。P25
“读书万卷”是很多人挂在嘴边的口头语,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有它的真正价值。虽然这本书我尚未读完,但是我开始行动了,这样的行动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不管时间有多忙、人有多累都尽量的挤时间去翻阅书本,这样的阅读能让我心静下来,能让我体验到苦和累中的乐,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小空间;有时间的时候,读书是我最惬意的时候,可以自由的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待在教师悦吧里,自由自在的遨游在文字的海洋里,获取阅读的快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惟愿书香常相伴,便是生命好时节。自然的四季,风光流转;生命的四季,阴晴雨晦。走在人生的小径上,迎面一片片变幻不定的风景,满心却是春暖花开的喜悦与安宁。老师们,让我们与阅读同行,在阅读、月读、悦读中,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一本未读完的书的读书心得。
待续中……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