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书没有读完的书,因为它的不严谨和不负责任,所以个人把它放弃了。
本书一开始分析了体育课程研究范式的不足,认为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课程,研究往往多借助于其它学科理论。无论传统的课程体系,还是现代意义上的课程研究体系(包括体育课程本质、功能、价值、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实施方法与控制、课程评价等基本内容),都无不借助哲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来“插足” 体育课程研究,而在诸多研究范式之中,以决定论和确定性思维为基础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一直统治着体育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至今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利用各种理论借口和操作性难题化解人文主义研究范式,课程体系严重忽视了身与心、魂与魄的完整发展,导致体育课程深陷于“重身与魄”而“轻心与魂”的教育漩涡之中,人文主义研究范式在竞争与对抗过程中的能量不断消退,并不断丧失了体育课程研究的话语权,于是,个体的自然生命、价值生命在与应试教育的对抗中也节节败退,学生体质健康出现了持续20 年的下降,意志品质和人格个性也在不同程度退弱。
通过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个人不敢恭维,因为这样的结论是属于谬论。体育课程深陷于“重身与魄”而“轻心与魂”的教育漩涡的说法,是不是和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张洪谭教授说的“体育就是不断强化体能”的言论一致呢,试问“重身与魄”、“不断强化体能”又怎么可能学生体质健康出现了持续20 年的下降的局面呢,这样的结果怎么也是推不出来的,但是在书中就是这样的结果。
而且书中提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学界一直“被苏联范式和西方范式长期困扰,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教育学范式而纵观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总体发展历程,也无不类似地在用西方范式和苏联范式作为界定和评价的理论依据和标准,从苏联范式的“劳卫制”的“三基”模式,改革开放后的体质教育和近些年来的“建构主义”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等等,体育课程改革无不表现出盲目趋附外国,单纯地吸收和模仿,照抄照搬,在建构和规划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中迷失了理论研究的立足点,”
这样的说法真的是一棍子打到一大片。其实,体育课程改革走过十年,广大体育教师与体育课程专家以自己的实践行动,努力地回应着课程改革的期待,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渗透新的教学理念,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尝试新型学习方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把国外的理论进行本土化适应。多少人的艰难跋涉,在作者的眼里只有“盲目趋附外国,单纯地吸收和模仿,照抄照搬”,真不知道作者有没有做过调查。
《体育课程生命化探索》当中对生命化做了无穷的解释,从儒家到道家再到佛家,再到西方一大堆哲学理论中搜索了一大堆,却没有能够借鉴“当下”“现在” 黄克剑与张文质先生对生命化教育研究的成果,在文献中也看不到这两个人的文献,这可是2009年9月才出版的书啊。搞不懂作者怎么在做研究,但是在书中倒是可以读到一些与《保卫童年——基于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对话》、《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类似的一些话。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