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五届小学教学能手比赛之际,孟文砚同志在对参赛选手讲话时,对“示范性”提出了三点要求:要确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小学的体育教学要有童心、童趣;要有针对不同水平段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孟文砚老师提出的三点要求,很好地契合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当中对“育人为本”工作方针的解释。
纲要在“育人为本”方面明确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对“示范性”提出的三点要求是把纲要精神落实在小学体育课程方面的具体化建议,尤其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这三点要求的提出都凸显了对儿童的尊重。
“把儿童视为独立的人,尊重儿童的人格与权利”的现代儿童观已经被普遍接受,但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却反映出他们中很多的人没有能够确立正确的儿童观,或者说在儿童特征更为突显的小学阶段,体育老师们对儿童的关注度还不够。所以这三点要求的及时提出,为下一阶段江苏省小学体育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指明了方向。
一、要确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教育的价值取向体现教师对教学、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所持的见解与态度,它贯穿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中长期发展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工作方针时,“以人为本”自然就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确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里的“人”无疑就是“儿童”。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指的是18岁以下的所有人,虽然在这里笔者窄化了“儿童”的概念范围,实质上是为了更突出地让大家要记得这一个“人意义”上的类别属性的概念,因为在我们的教育话语中更多的是使用“学生”的概念,小学是小学生,中学叫中学生,这是一个对象群体的属性概念。“用学生代替儿童”实质上是强调了对“学生”作为对象的教育,而缺失了对“儿童”作为人的属性和学习者角色的尊重与关怀。
小学体育教学促使儿童从未成熟状态走向成熟状态,其本质是教师必须把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体育行为(包括技能)的改善、体育习惯的养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尊重儿童权利,让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突显“儿童自我”的过程。但是直视我们的小学体育课堂,我们很多老师不仅把儿童视为“学生”,甚至视为“受教育者”,往往认为儿童的“未成熟”,就是一种空白一种缺乏,于是就以自认为“成熟”的标准去对照儿童,作为儿童的成长目标,想方设法地为儿童尽快填补空白,让他们尽快成熟起来。于是小学体育教学就成为了“完成这个动作应该先练习什么”、“这个动作应该那样做”等等的“告诉与指令”;动作要领经常是被灌输、被告诉;儿童在课堂上不断地被“理性”地纠正,这种没有“儿童自我”的体育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兴趣,让学生失去了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也使得体育课堂远离了儿童这一特定主体。
小学体育教学确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关注儿童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顺应潮流,而且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对当下很多老师在教学时“目中无人”的现象敲响警钟。
二、小学的体育教学要有童心、童趣
鲁迅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贝内克指出:“人在幼年期,游戏对儿童身心的发展上比学习更有重大意义。”所以笔者一直以为小学的体育课更多的应该是以游戏为承载,渗透技术技能。小学的体育课应该是充满快乐的,曾经在对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展示课写自己的感想时还很极端地表示小学的体育课,学生甚至是可以“得意忘形”的。这种观点可能与孟文砚老师所提出的“小学的体育教学要有童趣”有一些距离,但是一定不是偏离,而是孟文砚老师给出方向上的极端表达。
富有童趣的前提自然是老师必须保持一颗童心,要能够进入儿童的世界与儿童平等对话。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 “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当然不是说要把小学体育教师的思想、能力降低到学生的水平,而是说如果我们学会点“儿童思维”,能够站到儿童的角度,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学生,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并教育学生。比如持风车快跑、投掷纸飞机、青蛙跳荷叶、童谣式的动作要领、蚂蚁搬家锻炼上肢力量、数字变变变发展身体柔韧性等等,小学的体育教学本应该就是这样充满童趣的,充满快乐的。
在现实中,有许多的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我们习惯表述为“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往深里究可以说是一种让体育教师蒙羞的行为,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体育课堂远离了儿童。成人标准的学习内容,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过分突出的教师主导,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等等,远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远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远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远离了学生应有的童真,这样的体育课不是儿童需要的体育课,这样的体育课不是儿童想象中的体育课。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发出了“把童年还给童年”的声音,对照今天我们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的这些现实,听来是不是那么的振聋发聩?突然想到我们还在不断争执课堂教学中谁是主体,不断纠结兴趣与技能哪个重要的问题时,不竟想问:体育课程改革的步子太激进了还是太缓慢了?
三、要有针对不同水平段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课程分了三个水平段,这是新课程对儿童的尊重,也是对儿童阶段特有的内在发展力量和发展可能性的认可,孟文砚同志提出“小学体育教学要有针对不同水平段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再次强调了我们要了解儿童的真正需要并及时提供最适切的帮助,让每一位儿童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根据不同水平段学生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我们有一句经典的话,那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有法”寓意着我们的教学是有着基本规律的,因为同一个年龄段的儿童是有共同特征的,有一些学习是可以共同面对的,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教学要面向全体。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儿童学习的已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处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让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示着我们教学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或站在技能掌握的角度去看,或站在学生生理发展的角度去看,或站在学生快乐学习的角度去看,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目标取向,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迥异的。我们提倡的是在安排教学方法的时候不仅要研究好教材,还要更多地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儿童的学习能力,关注儿童的兴趣所在,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这也是新课程下特别强调的“以学定教”,关注学生(儿童),研究学生(儿童),围绕学生(儿童)来进行教学设计,选用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有趣、有效,让学生有笑声、有汗水、有收获。
当然我们现在对教学方法的讨论,不是来打破一种传统的结构来构造一种崭新的,完美无缺的教学结构;不是要用一种新的固定不变的套路,去取代原来固定不变的套路,关键是要转变观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才是我们所期盼的。
结 语
儿童教育家李庆明老师特别期待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这句话源自杜威。杜威曾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李庆明老师的迫切之心提醒着我们,世界上很多事情可以等待,可以重来;唯独儿童的生长与发展不能等待,不可重来。
“关注儿童: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然选择”,不是一个口号,也不应该是一种理想,它应该是当下的践行,它与外在的条件不是很相关,仅仅是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理直气壮地说一句“我的眼里只有你”。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