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之光 辟未来之路
研学感悟优秀片段选登之“科技之旅”
此次我校高二研学活动中,上海和南京各有一条科技之旅的研学线路。参与其中的同学们清晰地认识到了科技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无论是在航空航天事业,还是生物学研究,甚至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每一条编程语言,每一个机器零件,都倾注着科技工作者们的心血,也带给了同学们无穷的启发和感悟。
大多数研学地点属于涉密单位,因此留下的照片是有限的,但它们给予我们的启迪是无限的。走进江南造船厂,硕大无朋的“远望”号是厂训“悬规植矩,器惟求新”的最好诠释。其实,我们学习也是如此,先了解一些基本的公式及规律,再从这些“规矩”出发,力求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在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我们有幸欣赏到长征四号、五号以及还未发射的六号1:10模型和助推器,深切感受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星辰浩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近距离感受部队的魅力,让我们真正明白了“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的道理。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通过此次研学活动,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我们不能总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只有站上科技发展的前沿高地,不断创新突破,我们オ有底气笑对世界风云变幻 , オ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科技强国的征途上,我们千锤百炼,永不言弃,在困境中奋起拼搏,在磨砺中锤炼自我,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想,这才是本次研学活动给予我最大的震撼!
——高二(17)班 沈桐羽
最令我难忘的,是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五指贴上玻璃,晕出淡淡的雾气。3.35米的助推器连着两个发动机,复杂的电路,巨大的火箭头……我靠近这些平时在电视上也模糊的运载火箭,即使隔着一段距离,不能进入车间,却也令我心潮澎湃。双星或多星发射,运载能力2.2吨,满足小卫星的发射需求,可在发射机上直接发射,机动性较强,偏商用的长征六号;最大运载能力,可运载25吨的“胖五”长征五号;常温型运载火箭长征四号;甚至还有今年待发射的新机型……深深震撼着我们。不仅仅是罕见的火箭,还有恪尽职守的工作人员——一跟到底、发射前一秒才撤离的技术操作工,身着黄衣的厂位质量检验员和身着长袍的工艺设计员。中国航天人把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写入浩瀚太空,凝结形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广大科研人员特别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丰碑。参观后一时间我竟无言,那直击心底的震撼让我久久难以回神。这,是靠近星空的追逐。
——高二(9)班 冒钰明
在机御未来机器人科普教育基地,空中机器人和地面机器人的表演震撼全场。机器人们有规律、有节奏地完成了每一次动作变化,而在这背后彰显的是一代代科学技术人员的辛劳付出,更展现了中国科技强国的雄厚实力。机甲大师的介绍及实际的战队PK,更让我叹为观止。在随后的自我操作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些小失误,但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原因和动力。只有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才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实现价值。
在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航空宇航工程研究院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航天、航空与宇航的不同。我们使用了钻石-42飞行员的专用模拟器,我们动手制作了电动双翼航模……研学活动就是行走的课堂,将课堂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能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场研究学习激发了我对航天航空的热情与追求,也让我们知道,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运用之间仍存在着一段距离,需要不断拓充自我,继续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高二(12)班 张戴佳
立夏的清晨,空气中仍泛着丝丝凉意,我们跟随指导员进入钟山植物园。仿佛进入了森林。在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温暖舒适的气候下,各式的树木、花草竞相生长着。高大茂密的乔木遮天蔽日;山中清翠的鸟鸣不断,组成和谐的乐曲;小动物悠闲地侧躺在林中,打量着来往的路人……我曾去过其他地区的植物园,但所见即是各种巨大的塑料大棚或玻璃阳光房中各种来自世界各地形态各异的植物,似商品般被摆在小径的两侧。在花盆这个狭小区域的束缚下,植物没有了属于它本身的活性,而是被渲染了功利的色彩。但实际上,自然早已给我们提供了适宜的阳光、热量、水分、土壤,也创造了与之相关的食物链。为何要打破这一食物链的帮助,让植物生存在花盆中,再给予它化学的养料呢?
相反,钟山植物园中的树木,花草都是自由的,充满活力的。这里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枯叶、藤蔓、花瓣散落在地,双脚踏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这些落叶会腐烂,化为植物的养分,给予植物新的生命力和希望。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虽然这里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但它们没有被“商品化”,它们能够以各式的样貌生长,而不是人们单纯喜欢的模样。上百种树木包裹着山坡,创造出亚热带季风气候独有的山林。
——高二(15)班 顾天晴
我原本以为科技的背后只是冷冰冰的钢筋铁骨般的存在与利益的博弈。而经过这次研学,我才睁开双眼:科技的背后,也有自然,也有无穷的感动。
走进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研究院,我见识了一个新兴的高科技全国比赛—— Robomaster。全国各高校的有志青年带着自己研发的机器人们,来到这里一决高下。看着赛场上的战车无人机或俯冲,或旋转,或平移,或腾空而起,好似一个个小精灵,这是多么的令人激情澎湃!我深深地明白,这澎湃的激情的背后,是各参赛队员幕后长时间的奋斗。赛场上短短的一刻钟,浓缩着他们废寝忘食的努力。成功的欢笑跃动着真金的闪耀,失败的泪水汇聚着英雄主义的一小块碎片。正是因为这些有志青年对于现代高科技的执着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之中,才铺就了通往成功的道路。当人们对科技融入了真感情,那么,科技不再是冰冷的,而是理想信念的化身。
走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各种机型的飞机令人大开眼界,不由让人感叹科技的力量。更让人注目的是不远处的几位工作人员。他们神情严肃,正专心致志地检测着什么。这几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并不为大众所知,甚至这份工作会令他们的身体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但是他们热爱着别人倾注心血与感情的试验品,并将这份热爱转化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乃可敬可叹!
来到南京植物园,这里有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听起来可谓科技感满满。而这科技感满满的植物研究所周围的景色更是让人挪不开眼。时值立夏,许多植物处于将开未开或将谢未谢之际,加上空山新雨后,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自然清新之气,深深吸一口,顿时心旷神怡。在此时,谁又不想守护这一方净土呢?科研人员有任务在身不错,可是想必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用科技去了解自然、保护自然。这样的感情熔铸在工作之中,是伟大的。
这趟研学与其说是科技之旅,不如说是科技、自然与感动之旅。我为之前对科技的片面想法汗颜,也明白了科技、自然与人的感情三者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愿人类以善美的真情,用科技保护自然,造福人类,将人类的精神之光举于世界之巅。
——高二(6)班 孙周奕
(图文:科技之旅师生;文责:姜晖;编发:刘鑫燕;审核:陈晓宇;终审:鞠九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