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开学初,生物学科邵蕾老师兴致勃勃地邀请网编浏览她的QQ空间相册。那是暑假里我校8位女老师相约自费蒙古游一路拍摄的。大漠的草原、红日、蒙古包和马群激起人无限遐想。为此网编采访了组织本次旅游活动的卞晓燕老师,卞老师发来大家的数幅合影照片并向本网站推荐了洪兆颖老师的游记。 以下是洪老师的游记全文(文中32人含家属)。右图是本次蒙古行全体老师合影,她们是(左起)王夕庆、洪兆颖、朱虹杰、唐兴玲、刘俊梅、卞晓燕、蒋平和邵蕾。文中的风景照都选自邵蕾的QQ空间。 |
内蒙草原沙漠行
8月19日,我们一行32人沿着阴山山脉向希拉穆仁草原进发。阴山之上,战国时的赵长城蜿蜒依旧,似乎提醒着我们记住这方土地两千多年前的硝烟,那不远处令人向往的昭君青冢也许仍然伴着琵琶曲朝向她的故乡。一路上,阴山的历史让我们产生诸多的感慨,而现实的景象总能给我们更多新奇。
马蹄踏得夕阳碎
在欢快的迎宾曲声中,我们到达了草原。“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当白云以3D的情态出现,当马儿成队的奔跑,孩子们开始欢呼。虽然因为长年干旱,草并没有那么茂盛,但那种一眼望到天边的感觉也着实让我们生出豪迈之情。
下午三点,预计一个半小时的骑马行程开始了。大家脚着马靴,头戴头盔,纷纷很帅气地“爬”上了马背。我们的团队很特殊,有十几个孩子,最小的才十岁,还有五个70岁以上的老人。大家很开心的与一脸担心的导游挥手告别,在我们的马倌带领下朝草原深处进发。
按照马倌的指示,我们五个五个走在一起。高大的马儿带给我们新奇,但是更多的是恐惧。身体僵硬,直冒冷汗,大家只能被马驮着慢慢走,至于周边的景色怎样,也没人顾及了。 感觉过了很久,才到了第一个景点,慢慢“爬”下马,大家终于有胆量大声的说话了,笑容也回到了脸上。有了经验之后,大家就轻松了很多,接下来就越来越享受了。虽然看到的景点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敖包,一滴水也没有也敢叫做湖的河床,一条快要消失的河流,但是骑马带来的愉悦冲淡了所有的失望,我们渐行渐远。
“看,多美的夕阳”,不知谁喊了一句。这时大家才意识到时间已晚,竟然六点多了。太阳留恋在天边,阳光还比较强烈,但是满天的彩霞已经预示着一天即将结束。耳旁传来马倌的阵阵催促,我们该返程了。大家使出浑身解数,让自己享受驰骋的快乐。跑在最前端的队伍中竟然有一个70岁的老太太和一个10岁的孩子。夕阳映照在他们的身上,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相距一个甲子的两人此时都在草原的马背上寻得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
卧唱敖包待月明
在“王爷”、“王妃”举行完开吃仪式后,我们以非常不雅观的方式迅速解决了那只让令人垂涎三尺的烤全羊。出了餐厅,发现夜幕完全笼罩了草原。回到自己的蒙古包稍作梳洗再次集合后,导游一脸神秘的说,要带我们去个好地方。这时,驻地也开始放起了音乐,为晚上的篝火晚会做准备。很熟悉的一首歌,乌达木的《梦中的额吉》。
跟着导游一直往前走,白天尚分不清方向,更不用说晚上。此时已没有灯光,只能靠手上的电筒照明。没走多远,导游说到了。手电向前照去,偌大的敖包。敖包分四层,由石头整齐的堆成,蓝白两色的哈达系满了整座敖包。导游说这是一座贵族家族的敖包,所以比我们下午所见要大得多。敖包是蒙古人民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到了特殊的日子,这个家族的所有人都会盛装到这里来集会。今天已经过了农历的十五,但总会想起那首《敖包相会》,庄严之地也有着它浪漫的一面。
导游让我们关掉所有的手电,朝天望。是星星,数不清的星星,亮得逼人的星星,离我们如此之近的星星。我们甚至能一眼找出北斗七星。康德的那片令人震撼的星空想来也就如此罢。“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此时最好的形容,天离我们如此之近,没有灯火,没有任何人造建筑的阻隔,我们所处的敖包仿佛是天地之中心,我们就站在天地的中央,指点苍穹。
耳畔依稀传来了乌达木的歌声,此刻,他是否也在某个敖包前望着星空,我相信那天上最亮的那颗肯定是他亲爱的额吉。
晚上十点,大如车盖的月亮终于出现在天边,草原的篝火晚会开始了……
|
漫漫黄沙千里路 早穿棉袄,午穿纱。草原的早晨让我们瑟瑟发抖,裹着被子出现的人们又成了日出以外的第二道风景线。日出无疑是壮观的,太阳跳跃出来的那一刻,逐退了天上的群星与残月。天亮了。我们开始朝着下一站进发,库布齐沙漠。五个多小时的辛苦车程之后,终于到了。这里中午的气温与草原的早晨已相差二三十度了。大家怕被晒伤,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一向严肃的季教授一身黑衣,帽子、面罩、墨镜全是黑色的,打眼一看还以为是来自异国的发了福的忍者。 |
孩子们穿着沙袜,飞奔向沙漠边缘的一座沙丘,大人们看着心痒,也都纷纷而上。体力好的手脚并用一会就上去了,一个胖娃娃爬到一半无奈的滚落了下来。好在沙子又细又软,躺着坐着都还舒服。一阵兴奋过后,开始向沙漠里进发。下午两点多了,还没有吃午饭,炎热让人没有了胃口,身上背着沉沉的水,脚步越来越艰难。好在有车出现了,我们坐着造型奇异的沙漠观光车体会了一把过山车的感觉。还有草原的缆车、草原的火车。印象最深的,还是沙漠的驼队。应该有上百头骆驼吧,跟草原上的骆驼相比,它们显得瘦弱许多,每天无数次的来往于两个景点中,完全听从人类的指挥,驮着一群又一群兴奋的人们走向沙漠的稍深处。
骑在骆驼的背上,沙漠的真实与残酷渐渐摆在我们的面前。漫漫黄沙千里路,是属于英雄汉子们的。当我们这些来自曲岸垂柳之地的人们站在这片茫茫黄沙中时,感觉到的只有自己的渺小。抬眼远望,一座座的沙丘绵亘千里,没有一丝生的痕迹,那里必是萧索又寂寥的。当年被成吉思汗一眼看中的这片土地曾经水丰草肥,而如今这片无尽的黄沙下又湮没了多少战争中的英魂。余秋雨说,胡笳和羌笛是沙场兵士的哀音,而如今那响沙湾的阵阵沙响莫非就是他们的声声叹息。
面对沙漠,我们心存敬畏。
在这蒙古高原之上,有着望不尽的山川,敖包如同美丽的神话守护着它,勒勒车赶着太阳依旧游荡在天边。我们都只是过客,但我相信只要你来过这里,只要你双脚踏上这片土地,你便会爱上这里。“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这里就是蒙古人民的“天堂”。当我们离开之时,唯有把祝福留给这片土地,把它放进心里作为一辈子的珍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